网络安全概念介绍

想象自己是一个特工,你的目标是监控一个重要的人,有一天你怀疑目标家里的窗子可能没有关,于是你上前推了推,结果推开了,这是一个POC。之后你回去了,开始准备第二天的渗透计划,第二天你通过同样的漏洞渗透进了它家,仔细查看了所有的重要文件,离开时还安装了一个隐蔽的录音笔,这一天你所做的就是一个EXP,你在他家所做的就是不同的Payload,就把录音笔当作Shellcode吧!

术语解释

POC: 全称 ‘Proof of Concept’,中文 ‘概念验证’,常指一段漏洞证明的代码。

EXP: 全称 ‘Exploit’,中文 ‘利用’,指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攻击的动作。

Payload: 中文 ‘有效载荷’,指成功exploit之后,真正在目标系统执行的代码或指令。

Shellcode: 简单翻译 ‘shell代码’,是Payload的一种,由于其建立正向/反向shell而得名。

蠕虫病毒

它是一类相对独立的恶意代码,利用了联网系统的开放性特点,通过可远程利用的漏洞自主地进行传播,受到控制终端会变成攻击的发起方,尝试感染更多的系统。

蠕虫病毒的主要特性有:自我复制能力、很强的传播性、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很大的破坏性。

Rootkit

攻击者用来隐藏自己的行踪和保留root(根权限,可以理解成WINDOWS下的system或者管理员权限)访问权限的工具。

通常,攻击者通过远程攻击的方式获得root访问权限,或者是先使用密码猜解(破解)的方式获得对系统的普通访问权限,进入系统后,再通过对方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获得系统的root或system权限。

然后,攻击者就会在对方的系统中安装Rootkit,以达到自己长久控制对方的目的,Rootkit功能上与木马和后门很类似,但远比它们要隐蔽。

震网病毒

又名Stuxnet病毒,是第一个专门定向攻击真实世界中基础(能源)设施的“蠕虫”病毒,比如核电站,水坝,国家电网。

作为世界上首个网络“超级破坏性武器”,Stuxnet的计算机病毒已经感染了全球超过 45000个网络,其目标伊朗的铀浓缩设备遭到的攻击最为严重。

挖矿木马

一种将PC、移动设备甚至服务器变为矿机的木马,通常由挖矿团伙植入,用于挖掘比特币从而赚取利益。

加壳

就是利用特殊的算法,将EXE可执行程序或者DLL动态连接库文件的编码进行改变(比如实现压缩、加密),以达到缩小文件体积或者加密程序编码,甚至是躲过杀毒软件查杀的目的。

目前较常用的壳有UPX,ASPack、PePack、PECompact、UPack、免疫007、木马彩衣等等。

溢出

简单的解释就是程序对输入数据没有执行有效的边界检测而导致错误,后果可能是造成程序崩溃或者是执行攻击者的命令。

注入

Web安全头号大敌。攻击者把一些包含攻击代码当做命令或者查询语句发送给解释器,这些恶意数据可以欺骗解释器,从而执行计划外的命令或者未授权访问数据。

注入攻击漏洞往往是应用程序缺少对输入进行安全性检查所引起的。注入漏洞通常能在SQL查询、LDAP查询、OS命令、程序参数等中出现。

SQL注入

注入攻击最常见的形式,主要是指Web应用程序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没有判断或过滤不严,攻击者可以在Web应用程序中事先定义好的查询语句的结尾上添加额外的SQL语句,在管理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实现非法操作,以此来实现欺骗数据库服务器执行非授权的任意查询或其他操作,导致数据库信息泄露或非授权操作数据表。

注入点

即可以实行注入的地方,通常是一个涉及访问数据库的应用链接。根据注入点数据库的运行帐号的权限的不同,你所得到的权限也不同。

洪水攻击

是黑客比较常用的一种攻击技术,特点是实施简单,威力巨大,大多是无视防御的。

从定义上说,攻击者对网络资源发送过量数据时就发生了洪水攻击,这个网络资源可以是router,switch,host,application等。

洪水攻击将攻击流量比作成洪水,只要攻击流量足够大,就可以将防御手段打穿。

DDoS攻击便是洪水攻击的一种。

SYN攻击

利用操作系统TCP协调设计上的问题执行的拒绝服务攻击,涉及TCP建立连接时三次握手的设计。

DoS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利用漏洞或发送大量的请求导致攻击对象无法访问网络或者网站无法被访问。

DDoS

分布式DOS攻击,常见的UDP、SYN、反射放大攻击等等,就是通过许多台肉鸡一起向你发送一些网络请求信息,导致你的网络堵塞而不能正常上网。

端口扫描

端口扫描是指发送一组端口扫描消息,通过它了解到从哪里可探寻到攻击弱点,并了解其提供的计算机网络服务类型,试图以此侵入某台计算机。

花指令

通过加入不影响程序功能的多余汇编指令,使得杀毒软件不能正常的判断病毒文件的构造。说通俗点就是“杀毒软件是从头到脚按顺序来识别病毒。如果我们把病毒的头和脚颠倒位置,杀毒软件就找不到病毒了”。

反弹端口

有人发现,防火墙对于连入的连接往往会进行非常严格的过滤,但是对于连出的连接却疏于防范。

于是,利用这一特性,反弹端口型软件的服务端(被控制端)会主动连接客户端(控制端),就给人“被控制端主动连接控制端的假象,让人麻痹大意。”

APT攻击

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即高级可持续威胁攻击,指某组织在网络上对特定对象展开的持续有效的攻击活动。

这种攻击活动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针对性,通常会运用受感染的各种介质、供应链和社会工程学等多种手段实施先进的、持久的且有效的威胁和攻击。

C2

C2 全称为Command and Control,命令与控制,常见于APT攻击场景中。作动词解释时理解为恶意软件与攻击者进行交互,作名词解释时理解为攻击者的“基础设施”。

供应链攻击

是黑客攻击目标机构的合作伙伴,并以该合作伙为跳板,达到渗透目标用户的目的。

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为,用户对厂商产品的信任,在厂商产品下载安装或者更新时进行恶意软件植入进行攻击。

所以在某些软件下载平台下载的时候,若遭遇捆绑软件,就得小心了!

渗透

就是通过扫描检测你的网络设备及系统有没有安全漏洞,有的话就可能被入侵,就像一滴水透过一块有漏洞的木板,渗透成功就是系统被入侵。

横移

指攻击者入侵后,从立足点在内部网络进行拓展,搜寻控制更多的系统。

网马

就是在网页中植入木马,当打开网页的时候就运行了木马程序。

黑页

黑客攻击成功后,在网站上留下的黑客入侵成功的页面,用于炫耀攻击成果。

暗链

看不见的网站链接,“暗链”在网站中的链接做得非常隐蔽,短时间内不易被搜索引擎察觉。

它和友情链接有相似之处,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站权重。

拖库

拖库本来是数据库领域的术语,指从数据库中导出数据。

在网络攻击领域,它被用来指网站遭到入侵后,黑客窃取其数据库文件。

撞库

撞库是黑客通过收集互联网已泄露的用户和密码信息,生成对应的字典表,尝试批量登陆其他网站后,得到一系列可以登录的用户。

很多用户在不同网站使用的是相同的帐号密码,因此黑客可以通过获取用户在A网站的账户从而尝试登录B网址,这就可以理解为撞库攻击。

暴库

入侵网站的一种手法,通过恶意代码让网站爆出其一些敏感数据来。

跨站攻击

通常简称为XSS,是指攻击者利用网站程序对用户输入过滤不足,输入可以显示在页面上对其他用户造成影响的HTML代码,从而盗取用户资料、利用用户身份进行某种动作或者对访问者进行病毒侵害的一种攻击方式。

中间人攻击

中间人攻击是一种“间接”的入侵攻击,这种攻击模式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受入侵者控制的一台计算机虚拟放置在网络连接中的两台通信计算机之间,通过拦截正常的网络通信数据,并进行数据篡改和嗅探,而这台计算机就称为“中间人”。

欺骗攻击

网络欺骗的技术主要有:HONEYPOT和分布式HONEYPOT、欺骗空间技术等。

主要方式有:IP欺骗、ARP欺骗、 DNS欺骗、Web欺骗、电子邮件欺骗、源路由欺骗(通过指定路由,以假冒身份与其他主机进行合法通信或发送假报文,使受攻击主机出现错误动作)、地址欺骗(包括伪造源地址和伪造中间站点)等。

加密机

主机加密设备,加密机和主机之间使用TCP/IP协议通信,所以加密机对主机的类型和主机操作系统无任何特殊的要求。

防火墙

主要部署于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出口,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有选择地接受外部访问。

IDS

入侵检测系统,用于在黑客发起进攻或是发起进攻之前检测到攻击,并加以拦截。

IDS是不同于防火墙。防火墙只能屏蔽入侵,而IDS却可以在入侵发生以前,通过一些信息来检测到即将发生的攻击或是入侵并作出反应。

NIDS

是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缩写,即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Hacker或Cracker 。

通过网络进行的入侵行为。NIDS的运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目标主机上运行以监测其本身的通信信息,另一种是在一台单独的机器上运行以监测所有网络设备的通信信息,比如Hub、路由器。

IPS

全称为Intrusion-Prevention System,即入侵防御系统,目的在于及时识别攻击程序或有害代码及其克隆和变种,采取预防措施,先期阻止入侵,防患于未然。

或者至少使其危害性充分降低。入侵预防系统一般作为防火墙 和防病毒软件的补充来投入使用。

防毒墙

区别于部署在主机上的杀毒软件,防毒墙的部署方式与防火墙类似,主要部署于网络出口,用于对病毒进行扫描和拦截,因此防毒墙也被称为反病毒网关。

老三样

通常指IDS、防火墙和反病毒三样历史最悠久安全产品。

NAC

全称为Network Access Control,即网络准入控制,其宗旨是防止病毒和蠕虫等新兴黑客技术对企业安全造成危害。

借助NAC,客户可以只允许合法的、值得信任的终端设备(例如PC、服务器、PDA)接入网络,而不允许其它设备接入。

UTM

即Unified Threat Management,中文名为统一威胁管理,最早由IDC于2014年提出,即将不同设备的安全能力(最早包括入侵检测、防火墙和反病毒技术),集中在同一网关上,实现统一管理和运维。

DLP

数据防泄漏,通过数字资产的精准识别和策略制定,主要用于防止企业的指定数据或信息资产以违反安全策略规定的形式流出企业。

SD-WAN

即软件定义广域网,这种服务用于连接广阔地理范围的企业网络、数据中心、互联网应用及云服务。

这种服务的典型特征是将网络控制能力通过软件方式云化。

通常情况下,SD-WAN都集成有防火墙、入侵检测或者防病毒能力。并且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以安全为核心设计的SD-WAN正在崭露头角,包括奇安信、Fortinet等多家安全厂商开始涉足该领域,并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内生安全设计。

路由器

是用来连接不同子网的中枢,它们工作于OSI7层模型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就是将网络信息包传输到它们的目的地。一些路由器还有访问控制列表(ACLs),允许将不想要的信息包过滤出去。

许多路由器都可以将它们的日志信息注入到IDS系统中,并且自带基础的包过滤(即防火墙)功能。

网关

通常指路由器、防火墙、IDS、VPN等边界网络设备。

WAF

即Web Application Firewall,即Web应用防火墙,是通过执行一系列针对HTTP/HTTPS的安全策略来专门为Web应用提供保护的一款产品。

SOC

即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翻译为安全运行中心或者安全管理平台,通过建立一套实时的资产风险模型,协助管理员进行事件分析、风险分析、预警管理和应急响应处理的集中安全管理系统。

LAS

日志审计系统,主要功能是提供日志的收集、检索和分析能力,可为威胁检测提供丰富的上下文。

NOC

即Network Operations Center,网络操作中心或网络运行中心,是远程网络通讯的管理、监视和维护中心,是网络问题解决、软件分发和修改、路由、域名管理、性能监视的焦点。

SIEM

即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负责从大量企业安全控件、主机操作系统、企业应用和企业使用的其他软件收集安全日志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报告。